踏春三件套丨阳光、果香和……醉美古诗词
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663

  每年的四月,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新绿葱葱,娇蕊争芳,入眼皆是春意盎然。上个周末你去踏青了吗?是露营?徒步?赏花?还是围炉煮茶了呢?

  疫情过后,最美好的事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踏春,你会发现生活晴朗,万物可爱。不论你已经付诸于行动,追逐了一列踏春班车,还是暂时忙于琐碎日常脱不开身,都不妨读一读古诗,跟着古人的脚步一起踏一场春景,醉一场“春”梦。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大量诗词鉴赏类的好书。文艺君为您节选了格外疗愈人心的《遇见,醉美古诗词》中,三首与踏春有关的名家诗句与鉴赏。让我们,诗酒趁年华。

  这首诗选入了《千家诗》,只有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诗才有资格入选这个诗集。一般的诗人写这样的诗我们并不觉得惊奇,而朱熹可不是一般的诗人,他是大理学家,是大儒。能将理的思辨深刻与诗的形象生动结合起来,并非易事,朱熹的这首《春日》做到了。

  对这首诗的解释,不少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他们认为,这首诗有两层含义:从表层上看,本诗写的是游春踏青。无边的光景,在春日焕然一新。这个“新”字,既是春光无限万象更新的实景,也是诗人兴致甚高、精神振奋的心境。下联则紧承“无边光景”,写了寻芳所得。一夜东风,仿佛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从万紫千红这个艳丽的形象中认识了东风的真面,也感知了春天的气息。由此,春天这个抽象的概念,也变成了具体可感、可触摸的形象了。

  从深层看,这首诗有着更深的内蕴。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无论是形而下的赏春踏青,还是形而上的求仁得仁,都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但每次读到这首诗,我总觉得这首诗同时也是在写一种心境。不只是向外的寻寻觅觅,也是一种向内的瞬间彻悟,仿佛在那一刻,触碰到了一种妙处难以与君说的感悟。

  这种感觉就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那“胜日寻芳泗水滨”,不就是踏破铁鞋,上下求索的写照吗?而一旦顿悟,灵光一闪,竟然见到无边的新鲜的光景了。境与心得,理与心会,哪里不是春?哪里不是东风面?至于这个春,是“仁”也罢,是“理”也罢,是顿悟也罢,是瞬间的妙想也罢,是一种心情也罢,我们不用去计较。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但这种瞬间的感受与妙悟是真实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诗人将这种心境形象捕捉并传达出来了。

  此诗写景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例如“屐齿印苍苔”,就包含许多东西。仅就写景而言,“苍苔”生于阴雨,“屐”多用于踏泥,“苍苔”而“屐齿”可印,更非久晴景象。叶绍翁从“春雨”声中听到了杏花消息,但他避熟就生,不明写“春雨”,却用“屐齿印苍苔”加以暗示。“春色”既已“满园”,而且满得关也关不住,那么进园去逐一观赏,该多好!然而就是进不去,只能在墙外看看那出墙来的红杏,而且仅仅是“一枝”,岂非莫大的遗憾!可是这“一枝红杏”,正是“满园春色”的集中表现,眼看出墙红杏,心想墙内百花;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内万树,不正是一种余味无穷的美的享受吗?

  题为《游园不值》,“不值”者,不遇也。作者想进园一游,却见不上园主人。那么主人是怎样的人呢?门虽设而常关,“叩”之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风神俊朗,更动人遐想。

  这首诗的好处之一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一旦“满园”,那一枝红杏就要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道是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住的吗?

  公元790年春天,崔护赴长安应试不第,逗留京城。一日,诗人来到城南闲逛,无意间于灼灼桃花底下瞥见一个鲜艳明媚的女子,竟然一见而不能忘。第二年春天,崔护又到城南来,希望能够再次见到那位女郎。但是,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开放,人却不知哪里去了。崔护惘然若失,提笔在门上写下这首诗:“去年今日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那情窦初开的青春年华,谁又没有过美丽的邂逅呢?在那心惊肉跳的疯狂岁月,谁又没有过刻骨铭心的青涩初恋呢?多情的崔公子以寥寥二十八个字,把你我心中无数次失之交臂的落寞与惆怅定格成千年的经典。读这首诗,人们往往会想起自己过去的某个时光,就连内心深处曾经的激动和怅惘,也历历在目,就像那灼灼桃花,摇曳在春风中。

  人生中有许多偶然和意外,也有许多邂逅和擦肩而过,我们希望这些偶然和意外能够引发故事,但终于没有引发故事,两个人就这么匆匆地走过去了。生活中也许没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但这一段曾经,已足够丰富诗人或是与诗人一样的青春回忆。

  这些渗入人心的醉美古诗词,从《诗经》开始,历经汉魏六朝,及至唐诗,宋词,元曲,清词……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情感源头。它是在水一方的追寻,是上下求索的天问,是奔徙辗转的牵挂,是目送归鸿的优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度,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深情,是关汉卿自称“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洒脱,是唐伯虎“桃花庵里桃花仙”的风流,是纳兰公子“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初心,是黄仲则“为谁风露立中宵”的孤独……

  红尘纷扰中,忙碌生活里,如果你倦怠的心灵需要宁静的港湾,需要抚慰,请捧起这本由景青所着的《遇见,醉美古诗词》。

  《不如读诗》是当代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执浩的古典诗歌随笔集,诗意解读了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孟浩然、苏轼等16位大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写作。作者从一个现代诗人的视角出发,一步步靠近古代诗人,不调侃,不仰望,不矫饰,不煽情,将诗人们还原成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写尽诗行背后曲折隐秘的文心,让古典的诗歌在现代的时空里焕发新生。

  本书中的每篇文章以一位诗人或一个诗歌现象为主题,既可独立成篇,又有统摄全书的线索隐伏其中。作者将诗人与诗歌置于连续性的诗歌史之中,以此梳理出一条延绵不绝的中国诗歌发展脉络,为理解诗歌开辟了新的路径。

  《李白传》是着名文学史家李长之先生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和《李白》两书的合集。这部合传,以开阔的视野勾画了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李白自由不羁的精神轨迹。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有文学家的才情,深入浅出,带你走进盛唐的斑斓世相和李白的内心世界。

  《杜甫传》是冯至先生“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的传记,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着作。既有学术严谨性,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又有文学感染力,贯串着一个现代诗人走近另一个伟大诗人的体贴和激情。此书问世以来,六十多年畅销不衰,影响广泛深远,是众多杜甫传中堪称经典的通俗读物,被列入高中语文推荐读物。

  本传记跳出史家惯常的论调,用创造性的笔法丝丝入扣地勾画了李煜仁爱、细腻、宽厚、唯美的文化品格,生动展现了李煜从国主到阶下囚的人生巨变。通过其错位的人生际遇和生命困境,揭示了文人与政治的对决,文明与野蛮的对决,仁爱与兽性的对决。

  这本传记以小说化的笔法、细节还原的方式,融哲思、史识、心理透视、文学想象四位于一体,叙写了李清照从少年才华惊世、青年伉俪情深、中年辗转漂泊到暮年家国巨变的人生际遇。全书将人物内心与宋代的文化、风俗、历史相结合,生动展现了千古才女的一世风华。

  我相信,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所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诗,只能是诗,或者说是,那种后来被我们称之为“诗”的东西。




上一篇:洛阳鸡冠洞:花海惹人醉共享好春光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第124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