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履职一年间
时间:2024-01-30  浏览次数:663

  编者按:2023年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换届之年,新一届代表委员到今年已经履职一年,本期封面邀请4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讲述深入走访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将群众心声带上全国两会的履职故事。

  我是来自浙江省浦江县的一名乡村教师。2023年初,我有幸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用心纾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令我印象深刻,切实感受到了检察机关的为民情怀。当选人大代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与检察机关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这件文物名叫大口盆,是在浦江上山遗址中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一粒来自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米。”2023年两会期间,我在会场拿着提前准备好的大口盆复原品,向大家介绍上山文化,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上山遗址已然成为金华甚至浙江的“金名片”,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如何让这张名片更加闪亮?我在2023年全国两会提出了更好保护传承上山文化的相关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教育部回复已将上山文化编进全国通用教材之中。

  在履职中,我逐步加深了对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了解,尤其是在参加最高检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时,浦江县检察院检察长翁寒屏向我详细介绍了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包括该院正在联合农业、水利部门开展上山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我非常兴奋。因为我们在人大代表履职和检察履职中找到了契合点,可以共同为上山文化传承和保护鼓与呼,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得更多,这是我们每个人莫大的荣幸。

  浦江县作为“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我也提出了在全国层面总结推广“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的建议,得到中央相关部委的积极回应。

  在履职中我也了解到,近年来,浦江县检察院积极探索“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检察实践,通过检察履职,为民办实事,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基层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23年4月19日,浦江县检察院人大代表联络站挂牌成立,而我有幸成为了该站的副站长。该站通过整合代表资源,及时掌握群众法治诉求,推进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深度融合。

  我对浦江县检察院办理的一个案子深有感触。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发现,浦江某地的共享洗衣房由于监管不到位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该院主动邀请有医疗知识的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办案活动,提供专业帮助。最终,该院向相关部门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全县共享洗衣房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消毒管理。“人大+检察”联动,凝聚监督合力,有利于提升办案质效,把群众的问题切切实实解决在基层。

  作为一名最早到农村支教、扎根农村学校多年的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支教经历,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共同富裕之基的建议》,并在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作了相应的主题发言,得到了积极响应。

  今年,我又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如何做好教研共富,打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样态?我所在的郑宅镇中心小学成立了浦江县第一个乡村名师工作室,我是青年教师眼中的“首席教师”,我的课堂里不仅有40多名学生,还有一波又一波来“蹭课”的青年教师。他们总是喜滋滋地说:“响响老师,以前的专家,只能说给我们听。您来了之后,不仅说给我们听,还做给我们看、推着我们走,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当然,教研成果可以共享,法治知识更加需要共享。如今,不良信息充斥着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加剧,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让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法可依,我作为该《条例》的全省公益推广人,将努力为保护未成年人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在一年的履职中,我了解到检察机关一直在倾力守护未成年人成长。浦江山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法治资源更是短缺,浦江县检察院针对这一情况,成立了“8090”法治副校长宣讲团队,将法治课堂覆盖浦江所有山区乡镇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引导未成年人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法治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

  近一年的履职,留下了一串串匆忙而坚实的脚印。我深知,履职之路还在继续,我将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继续把故事延续下去……

  2023年1月16日,我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带着基层农民的嘱托,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报告、投票选举,让我真正感受到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工作报告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已经进入了法治新时代,我对法治政府、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充满信心。

  回到甘泉县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好全国两会精神的宣传者、实践者,第一时间向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好声音。当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当好人民的“代言人”。我时常在思考,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2023年6月,甘泉县检察院设立了“樊九平工作室”,邀请我参与检察工作,在办案中同步开展释法说理。“樊九平工作室”的设立,表明检察机关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决心,也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着力点,是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的双向奔赴。

  20多年前,桥镇村村民遇到要调解的事情,还得去几十公里外的法庭。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有时两家闹到不可开交也不愿意调解。我了解到,为解决这个问题,检察机关开展“双进”工作,即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线上进入城乡社区、线下进驻综治中心”,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记得2023年9月的一天,韩某听说我在甘泉县检察院参与化解矛盾纠纷,便在村上通过与12309检察服务中心连线,找我帮他追索劳动报酬。韩某在某工地打工,老板是他的亲戚,不到2万元的工钱却一直没有支付。韩某觉得起诉耗时又耗力,还影响亲戚关系,想请检察机关帮助调解。在我苦口婆心的调解下,两人达成和解,老板一次性付清了韩某的工钱,一场矛盾就此平息。

  调解不是息事宁人,而是要找准症结解心结,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达到温暖人心的效果。

  在一年来的走访调研和参与履职中,通过与检察官一同参与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轻微刑事案件调解、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等检察工作,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检察工作有温度、有情怀。枝叶关情、心系人民,检察机关以法治之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脚步从未停歇,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民,能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我感到非常光荣。在接下来的履职当中,我将切实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把自己在群众中的根扎得更深,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成一份份有见地、有对策的意见建议,当好民意传声筒,切实将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为暖心事、顺心事、舒心事!

  2023年6月,程星(中)参与湖北省红安县检察院组织开展的水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

  2023年3月5日,对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赴京履职,第一次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无比激动、倍受鼓舞。

  红安是着名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革命老区创新发展一直是我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我提出关于支持规划建设大悟-红安-新县高速公路、关于进一步深化东部地区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等支持革命老区创新发展的建议,每一次建议的及时、高效答复,让我感到满满的成就感、获得感,履职信心倍增。

  人大代表的履职,不仅仅是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言发声,闭会期间的学习、参加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等方面也很重要。

  如何提出高质量建议?我一直在疯狂“充电”学习。2023年4月17日,我在北京参加了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期代表学习班,履职培训时,我对如何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如何审议计划预算报告、如何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有了系统的认识。同时也更深刻认识到,听取和审议相关工作报告,既不能当“哑巴代表”,又不能当“好好先生”,要真正代表人民行使好民主权利。

  人大代表身份之外,我还是一名红色讲解员。讲解员的工作看似轻松,其实不然。除了要在馆内进行一线讲解接待,还需深入学校、社区等场所宣讲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很多来参观的游客掌握的红色历史知识都超过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用“代表”的视角去观察问题、与人交流,去捕捉大家的需求。有时出门坐车,我都会问驾驶员和车上的乘客,请他们说说我们这个地方的发展需要什么、自己最期待的事是什么。不论到哪,凡事多问一句、多看一眼,明白群众想啥,才能知道干啥。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都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遇上群众便忙里抽空聊一会,边聊边记上几笔。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始终将自己“红色讲解员”和“群众代言人”的双重身份铭记在心。我知道群众期盼和信任的目光注视着我,鼓励和鞭策我要讲实话、做实事。我要像对待讲解工作一样,深耕不辍,言之有据,履行好代表职责,传递好群众心声。

  基于红色讲解员的身份,履职期间,我关注较多的仍是红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2023年初,针对红安县七里坪镇草鞋店村上潘家河湾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年久失修、整体建筑破损等问题,红安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该设施及周边进行全面整治、修缮。我参与了检察机关开展的公益诉讼“回头看”,详细了解维修整改情况,看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焕然一新,内心非常感动。

  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之外,推进革命老区绿色发展也同样重要。2023年6月,我受红安县检察院邀请,参加了最高检与湖北省检察院以“谁在为红安醉美‘山水画’添彩”为主题联合开展的第81次“走近一线检察官”微直播活动。

  活动中,我和其他代表委员一起对红安县检察院办理的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集中“回头看”,同时现场参与了该院召开的检察听证会。这次“零距离”参与检察监督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为我今后更好建言检察工作提供了助力。

  我希望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持续发力,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继续精耕细作、久久为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我也将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为检察机关以能动履职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线索、建言献策。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沉淀,我成长了不少。到底要通过履职传达什么样的声音?我心里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反映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形成建议,推动把群众期盼变为现实;在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民意,汇聚更多高质量立法建议……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我在工作之余,也在抓紧时间优化自己今年的建议,为大会期间发出老区声音做好充分准备。

  2023年7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检察院检察长白乙拉为额尔敦达来佩戴“公益守护人”胸徽。

  2023年,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新的身份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深知,唯有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当好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才能无愧于人大代表这个光荣称谓。

  我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是典型的边境牧区,北与蒙古国接壤,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核心区。牧民的根就在草原,守好草原、守好绿色,就是守好群众幸福生活。2023年,我被东乌珠穆沁旗检察院聘任为“公益守护人”,“公益守护人驿站”就直接设在了我的家里。从此,我便以驿站为依托,积极协助检察机关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法治宣传,向牧民普及公益诉讼法律知识。

  传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需要润物无声、久久为功。每逢举办那达慕盛会,或者举办其他文艺学习活动等,我都会抓住机会,为牧民们讲解保护草原的好处,让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更加爱护自己成长生活的摇篮,形成人人争做边境草原守护人的良好氛围。

  我居住的嘎查共有27个牧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回到牧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对生产生活有着更高的需求和期望,大屏电视、滚筒洗衣机、热水器、吸油烟机、饲料加工机等越来越多的大功率生产生活电器被搬进家中,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

  对于散居在草原深处的牧民们来说,通电距离长、线路损耗大、后期维护难、投资成本高是阻碍他们实现通电自由的“拦路虎”,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牧民们的幸福感会有显着提升。为此,我将“支持边疆地区偏远牧区户使用风光电扩容给予补贴”写进建议,这个想法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2023年,嘎查里已经有11个牧户通上了“长电”,还有3个牧户成为新能源用电试验户。我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嘎查里剩余的13个牧户也能早日把“长电”通进来,实现用电自由,过上“电力十足”的日子。

  在我看来,要想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就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时刻把牧区牧业牧民放在心上、落到行动上,努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好事、实事。难事做于易、大事做于细,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履行好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守护好边境草原贡献力量。




上一篇:【中国网评】赓续千年友好传统中乌命运共同体开启新篇章   下一篇:危废间建设要求